「ㄅ、ㄆ、ㄇ、ㄈ」是什麼?
注音符號是台灣使用的標注讀音符號,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18年公布的語音符號系統。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說明,「注音符號」是:
標注漢字字音的符號。分為二式:第一式即民國七年由教育部頒布推行的注音字母ㄅ、ㄆ、ㄇ、ㄈ等;第二式於民國七十五年公告,取代民國十七年制訂的「國語羅馬字」,仍用a、b、c等來譯漢字的音。
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(MPS), phonetic alphabet for Chinese used esp. in Taiwan, also known colloquially as Bopomofo (after the first four letters of the alphabet:ㄅㄆㄇㄈ)
要是想問台灣人:這個字怎麼讀?手機打字的輸入法用什麼?大部分的台灣人從小在學校就學注音符號,因此說明讀音、打字都是用注音符號。它看起來很難,實際上跟漢字有很大的關係,例如:「ㄅ」是從「包」字來的,注音符號呈現出漢字的構造原理。使用時,是把語音拆解成聲母和韻母,再加上聲調符號,例如:「媽媽」的注音符號是「ㄇㄚㄇㄚ」,「謝謝」的注音符號是「ㄒ一ㄝˋㄒ一ㄝˋ」等。
台灣流行話,或是社交媒體上傳訊息時,有的人也會用注音符號取代漢字,例如:「好吧!」會打成「好ㄅ!」、「哈哈」會打成「ㄏㄏ」、「我的肚子好痛」會打成「我ㄉ肚子好痛」等,被稱為「注音文」。在家人、朋友之間使用還好,有趣味的感覺,不過用在正式場合或資料上就不太理想了。曾經很流行注音文,卻有很多人不太喜歡,有時候閱讀注音文時還要猜哪個字、什麼意思,真的太辛苦了!不過「注音文」也成為台灣華語的特色之一。
【參考資料】
李子瑄、曹逢甫(2013)。漢語語言學。新北市:正中書局。
舒兆民、林金錫(2018)。華語文教學之漢語語言學概論。臺北市:新學林出版。
【延伸閱讀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